配资门户网_网络配资炒股_正规配资炒股网站

你的位置:配资门户网_网络配资炒股_正规配资炒股网站 > 配资门户网 >

股票的配债 鸿禧能源三度IPO折戟,光伏产业“热”表象下的“冷”现实

发布日期:2024-11-19 22:12    点击次数:165

股票的配债 鸿禧能源三度IPO折戟,光伏产业“热”表象下的“冷”现实

受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状态的影响,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包括()、()等,在今年上半年遭遇了业绩下滑的情况。与此同时,正处于IPO排队冲刺阶段的一系列光伏企业,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光伏产业自身正处于阶段性的周期低谷,加之IPO入口审核政策趋于严格,使得光伏企业的上市进程变得愈发艰难。

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约15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其中,祥邦科技、中润光能、美晶新材和百佳年代等企业或其保荐人在近期撤回IPO申请。值得注意的是,中润光能作为一家专注于光伏电池生产的企业,在2023年度全球电池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三。6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中润光能创业板IPO终止审核的决定。

同样,近日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禧能源”)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对鸿禧能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鸿禧能源第三次尝试冲刺IPO再次折戟。回顾其历程,该公司最初于2016年12月向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但未能通过审核。随后,在2019年12月,鸿禧能源转而申请创业板上市,然而在2020年12月,鉴于公司预计当年净利润将转为负值,可能不再满足创业板上市条件,经综合考虑后主动撤回了申请。

针对首次IPO失败的原因,根据鸿禧能源对问询函的回复,证监会指出,公司在报告期内存在与关联方之间的借款行为,以及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情况,且涉及金额较大。同时,公司的关联交易类型多样,但在招股说明书中未能充分阐述这些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

尽管遭遇挫折,鸿禧能源并未放弃上市计划。2023年6月,公司第三次启动IPO进程,并于当年7月17日进入问询环节。然而,在经历了两轮问询及回复后,其IPO审核进程陷入停滞,最终于一年后宣告终止审核。

光伏产业“热”表象下的“冷”现实

自2024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步入了复杂的发展阶段,其表现被形象地概括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持续攀升,出口量显著增长,展现出行业蓬勃的生命力与国际市场的强劲竞争力;另一方面,产品价格、产值及出口额的大幅下滑,市场供需失衡加剧,让整个行业陷入了深度洗牌之中。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光伏电池片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鸿禧能源的发展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也需直接面对。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高达74.9%,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增长也均超过30%。出口方面,硅片、电池、组件的出口量分别实现了34.5%、32.1%、19.7%的同比增长,彰显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这一“热”表象背后却隐藏着“冷”现实:光伏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多晶硅、硅片价格跌幅超过40%,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滑也超过15%。制造端产值同比下降36.5%,出口总额更是同比下降35.4%,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遭受重创。

面对光伏产业的这一复杂局面,鸿禧能源作为行业内的重要企业,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直接压缩了鸿禧能源的盈利空间。作为以太阳能电池片为主要产品的企业,鸿禧能源超过90%的营收来源于此。在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考验。

鸿禧能源主营业务构成/图源:鸿禧能源招股书

在提交的招股书中,鸿禧能源明确指出,自2022 年12月以来,受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关系、多晶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等因素影响,硅料及硅片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并向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环节传导,导致电池片及组件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至2023年末,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产品价格已触达点。

而鸿禧能源初步财务测算结果也显示,公司预计将在2024年前三个月陷入亏损境地。具体而言,2024年1月至3月期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介于2.1亿元至3亿元之间,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3300万元至-170万元之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则落在-3200万元至-160万元的区间内。

据了解此番业绩下滑,与公司在浙江嘉兴布局的TOPCon电池片产线密切相关。该产线正处于产能爬坡期,涉及设备调试、新技术引入及线路改造等复杂环节,导致产能利用率低、产量受限,进而影响了产品毛利率。

但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光伏产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技术迭代的加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已成为行业常态。在此背景下,TOPCon电池作为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被视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然而,新技术产线的建设与调试成本高昂,若企业无法及时将这些投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将不可避免地对其盈利能力造成沉重负担。这一现实困境凸显了光伏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优势之间所需面临的艰难平衡。

研发创新存困境,技术迭代需按下加速键

鸿禧能源此次IPO折戟,原因之一在于其经营业绩难以支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作为一家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片生产的企业,鸿禧能源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据公开资料,鸿禧能源在2024年开始业绩出现下滑,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这直接触发了交易所对其业绩成长性的问询。

更为关键的是,鸿禧能源在产能布局和技术成本上也并不占优势。据鸿禧能源招股说明书,2020、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802.93万元、1776.27万元、2931.02万元和1531.7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9%、1.46%、1.17%、1.06%,明显低于通威股份、()、润阳股份等9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2.97%、2.90%、2.36%、2.35%。

鸿禧能源研发费用率对比/图源:招股说明书

而研发费用的相对匮乏,将可能制约鸿禧能源在N型电池、HJT、TOPCon等先进光伏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进而影响其产品转换效率、耐用性和整体竞争力。长远来看,技术短板可能导致其在新一轮技术竞争中落后,难以适应光伏行业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市场变化,不利于其构建技术壁垒和巩固市场地位,增加了被行业边缘化的风险。

与此同时,鸿禧能源不仅在研发费用率上仅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的一半,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也明显不足。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合计98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8.99%。但是,《华财信息》在补充披露中发现,这98人中的专职研发人员实际只有28人,其他70人均为辅助研发人员,是为研发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生产部、设备部、设施保障部、质量保障部等其他部门人员。去除这些属于其他部门的辅助研发人员,专职研发人员28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仅为2.56%。

鸿禧能源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图源:招股说明书

光伏行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其底层逻辑在于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双重赛跑。研发人员的短缺,直接限制了鸿禧能源在新材料应用、电池效率提升及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探索步伐,使其难以跟上行业技术迭代的快速节奏。这不仅削弱了鸿禧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能使其在未来技术标准的制定中边缘化,错失市场先机。

审视财报数据,鸿禧能源目前拥有84项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18项。相比之下,行业内的其他竞争者如通威股份,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申请专利2212件,获授权专利达1194件;而爱旭截至2023年10月31日,累计申请专利1882件,获授权专利1061件;中润光能则在同年12月前已收获269项授权专利,其中包含31项发明专利与238项实用新型专利。

由此可见,鸿禧能源在光伏行业底层逻辑所要求的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双重挑战下,其研发能力的不足逐渐显露。这不仅是一个关乎当前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更是决定其能否在未来光伏技术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战略考验。因此,加强研发力量,加速技术创新步伐,对于鸿禧能源而言,或已是刻不容缓的发展命题。





Powered by 配资门户网_网络配资炒股_正规配资炒股网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